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北地区>内蒙古新闻> 正文

内蒙古激活现代农牧业内生动力(图)

  • 2016-04-05 来源:正北方网浏览:1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十二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生产”夯基础,围绕“加工”强龙头,在努力推进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农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
      权威数据统计,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5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
       业内专家分析,农畜产品加工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
       对于内蒙古而言,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内蒙古有资源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天然绿色生态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内蒙古在原料上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从产量上看,内蒙古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羊毛、牛奶、牛羊肉的产量在全国名列第一位,良好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内蒙古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名牌产品在国内其他省份甚至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羊绒及羊绒制品已成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据统计,目前内蒙古生产加工的牛奶85%销往全国各地,马铃薯鲜薯的60%销往华北地区,马铃薯原种的90%销往华南地区,京津地区的优质小麦加工产品和优质牛羊肉产品的54%来自内蒙古。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内蒙古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优势:目前内蒙古具备了年产500亿斤粮食、25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2万吨绒毛、50万吨禽蛋和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年加工转化粮油16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260万吨、羊绒2.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

  “当前,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要抓住‘十三五’时期大力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包思勤认为,当前全区要牢固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将为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力量。
(二)
     “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既是改变我区农牧民生产比较效益低下、提高农业收入和生产者积极性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正逢其时。”
       包思勤分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有利于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也是内蒙古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那么,农畜产品加工业这一传统产业,将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进而激发现代农牧业的“内生动力”?又将如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在加快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举全力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
     “当前,在宏观经济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为我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介绍。
       2015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120亿元,比2010年增长70.3%,年均递增11.2%;全区214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纯收入4390元,占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
       郭健认为,成功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要继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一要振兴绒产业。在提高羊绒质量、规范产业秩序、创新工艺技术、培育自主品牌以及增强原绒掌控能力上下功夫,力争使羊绒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要提高肉产业质量和效益。重点打造肉羊地域品牌,整合加工企业,推广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优质优价。开拓肉牛消费市场,打草原牌,走绿色路,使好牛肉卖上好价钱,让农牧民获得更多收益。
        三要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支持马铃薯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储库的科技化水平。继续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马铃薯阜外市场,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产销衔接。
        四要大力发展草产业。实施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在继续巩固天然草原打储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人工种草,推进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
    “依托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提档升级上下功夫,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突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个关键,构建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把农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主业突出、特色彰显、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包思勤坦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郭健认为,只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牢牢占据制高点,也才能规模化、标准化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从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要引导企业打绿色特色牌,走生态路,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同时要开拓市场,扶持龙头企业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营销网络。
       内蒙古正隆谷物食品有限公司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正隆谷物集团不断创新开拓,打通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创建了粮食仓储与物流、粮食精加工与食品开发、玉米生物转化3个不同层次的产业化平台,形成了产值十几亿元规模效益的产业园区。通过这个产业园区,既推动了传统粮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又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包思勤建议,我区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玉米、肉类和马铃薯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并购、控股等方式,集中有效资产,重组低效资产,组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引进、培育一批市场行情好、行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行业“小巨人”,从整体上提升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随着农牧业生产成本的逐步增加,市场变化放大效应不断增强,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既关系到农牧业产业化层次提升,又关系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和稳定增收。可以说,如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的关键之举。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牧区新型业态,形成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惠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牧区发展新格局。”包思勤表示,在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中,要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和企业要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蒙羊牧业有限公司创新“羊联体”,以“基地+农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模式,为农牧民提供担保和资金支持,并通过推广“五个标准”“六个统一”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的种羊、养殖技术服务。这种模式既稳定了企业的羊源,也为高品质羊肉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完善的上游环节。
       郭健表示,在持续巩固和扩大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而言要做好3件事。一是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覆盖范围;二是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进行合理利益分配,使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尽快完善利益联结的保障机制,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
       据悉,到2017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比例提高到50%,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中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