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西南地区>云南新闻>丽江新闻> 正文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 2015-04-12 来源:云南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57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

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 26°86',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4476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名优特产
 
丽江特产丰富,主要有丽江雪桃、雪茶、普洱茶、螺旋藻、他留乌骨鸡、永胜油茶、丽江天麻、小凉山苹果、香橼、茨满梨、海棠果、琵琶肉、腊排骨、鸡豆凉粉、糯米血肠、丽江粑粑等。纳西族的风味食品很多,有“纳西火锅”、“鸡豆凉粉”、“鸡炖豆腐”、“吹猪肝”、“酥油茶”、“炒饵块”等。
 
旅游景点
 
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
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 ,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即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蓝月谷当地的居民习惯称其为“白水河”。晴天时,水是蓝色的山谷呈月牙形。白水河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湖水近乎凝固的湛蓝中,有些许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甘海子是玉龙雪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天然的大牧场,距丽江县城约25公里。这里原是一处高山湖泊,后因地质变化,出水口扩大,所以当地百姓俗称“干海子”。其实,“干海子”并不干,人们把“干海子”叫成了“甘海子”。
  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的、也是最佳的地方。在这里你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十三个高峰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借助望远镜领略"绿色奇峰"的现代冰川奇观。
冰塔林冰川末端由于消融而残留的塔状冰体,称为冰塔。它往往已与冰舌分离。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冰塔与冰塔之间往往密布冰碛,冰碛中可能有死冰。
束河古镇束河八景: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青龙桥。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龙潭映雪,以五孔桥、得月楼、雪山及黑龙潭中的雪山倒影组成的影像成为丽江的经典风光明信片,也成为游人在丽江拍照最多的取景之一。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
五凤楼,凤楼原址位于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玉泉公园黑龙潭畔。五凤楼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象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平面呈方形,五凤楼高20米,进深3间,通面阔18.9米,通进深 17.8米。五凤楼造型特殊,构思巧妙,明、暗间格门上雕牡丹,梅花、石榴等。1983年1月,云南省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1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
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丽鸣公路,南临黑水河,西依玉龙雪山东麓,北达雪花村上部,面积16.6平方公里,景区内生活着彝族,藏族村落。村民以牧业为生,民风古朴,民族文化气氛较浓郁。牦牛坪景观为典型的草甸牧场
万古楼是丽江标志性的建筑。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柱长22米,反映民间“好事成双”的说法,以及婚嫁选择双日为吉的习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东巴万神园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玉峰寺旁。神园正门两个巨型图腾柱与雪山主峰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中依次排列分布着三个巨型法杖,长240 米、宽6米的神图路,两道神门,三个东巴至尊神。轴线两边广阔的区域,左为神域,右为鬼蜮,分别雕有三百多尊自然神、护法神、家畜神及各类风流鬼等巨型木雕。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每年有3万只左右, 57种的候鸟过冬。因此拉市海也是候鸟的天堂,湖面海拔2437米。
文海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平均海拔3180米,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片区之一。
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丽江民族中专附近。
玉峰寺位于玉龙山的南麓,距离丽江县城13公里。玉峰寺建于清康熙末年,是丽江著名喇嘛寺之一。
观音峡景区位于丽江市17公里处的七河乡,占地面积16000亩,被人们誉为丽江第一景。
玉水寨是丽江神龙三叠水生态旅游公司开发的一个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玉水寨有众多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景观,例如神龙三叠水瀑布群、三文鱼养殖生态观光、古树和玉龙山最大的神泉、东巴壁画廊、东巴始祖庙、白沙细乐展示、纳西族古建筑和传统生活展示、东巴祭祀活动、传统祭祀场、东巴舞展示、纳西族传统水车、水碓、水磨房、高山草甸风光等。
小落水村是母系社会最后一个部落,位于泸沽湖北部,处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泸沽湖的小山谷里。也是云南境内泸沽湖边的最后一个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就在村口,环湖公路在此明显的被切为两半:石子路面是云南,柏油路面则是四川。
 
风俗民情
 
语言
 
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在古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丽江的年轻一代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由于有些老一代的纳西老人曾经接受过教会学校的西式基础教育,因此在丽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
文字
 
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不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
丽江有一种标音文字,共有2400多个符号,多是重复的异体字,较常用的有500多字,由东巴掌握,有少量的东巴经是用标音字写的。
两性风俗
 
如同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沉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丽江少数民族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少女情死的人数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宗教信仰
 
丽江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在今天的丽江人们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即使在年老的人中也少有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的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丽江古城的年长妇女的衣着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丽江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传统建筑
 
丽江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时间:五月十五。
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
纳西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2010年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纳西族白沙细乐》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12。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丽江民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丽江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
 
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有13000多种植物,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中英合作复建项目--丽江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3%。丽江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面积是中国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
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
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取得成效。
水资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kw,占云南省的11%,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kw。金沙江流经丽江的河段上,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058万kw;除金沙江外,丽江境内的93条较大河流上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2.5万kw,可开发65万kw。装机容量在1万kw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6条。按照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河段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建设方案(即:虎跳峡水库、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时,是中国规划中最大的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矿藏资源
 
丽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有地台型矿产、地槽型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已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一处,几十处地热产地。其中煤、铜、砂金及其建筑材料(大理石、石灰石、石灰角砾岩、瓷土、滑石)等矿种具备了一定的优势。铁、钛、铬等黑色冶金工业及镍、钻等有一定的远景储量。
 
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