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西南地区>重庆新闻>北碚新闻> 正文

北碚区是市级风景旅游区、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

  • 2015-04-09 来源:重庆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60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碚区是市级风景旅游区、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

北碚,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部,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先规划,逐步按计划建设的经济开发区。北碚区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以浓郁的文化氛围、著名的风景名胜、雄厚的科技实力、秀丽的花园城区而名扬四方。
该区环境十分优美,空气环境质量已连续12年居重庆主城首位,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天以上,园林绿地面积290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24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245公顷,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16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68%(截止2013年)。[1] 北碚区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素有“嘉陵江畔明珠”、“重庆都市花园”、“重庆主城后花园”的美誉。
北碚区东接渝北区,南连沙坪坝区,西界璧山区,北邻合川区。截止至2013年,全区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2个镇,常住人口73万人,人口密度967人/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人口34.64万人。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七千余人。
北碚区是市级风景旅游区、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旅游
 
截止至2013年,北碚区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其“山岳江河,温泉峡谷,溪流瀑布,奇葩异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险、雄、奇的特色。”拥有国家4A级景区两个,国家3A级景区一个,国家2A级一个,有文物景点104处,其中列入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已形成了以缙云山、北温泉为主的生态养生旅游线,以金刀峡、偏岩古镇、胜天湖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线等成熟旅游线路。
自然景观
 
缙云山
缙云山位于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面积7600公顷,海拔200—952.5米。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9年,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年成立重庆市植物园。
缙云山林海苍茫,奇峰耸翠,九峰峥嵘排空,素有“川东小峨眉”之称。缙云山有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缙云寺,有晚唐石照壁、宋代牌坊、清代那伽窟等古代石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太虚大师创建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遗址和原中共南方局夏季办公旧址,有重建的白云观道教文化园区,有风景迷人的黛湖、狮子峰、香炉峰、佛光岩、舍身岩、白云竹海等自然景观。
北温泉
北温泉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区,是重庆山水园林的代表和精品。
金刀峡
金刀峡位于北碚区东北部华蓥山西南麓,海拔900米,为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峡谷幽壑景观为主,岩溶地貌为辅,兼有大量的地质上称为壶穴的深潭绝景,以峡险,山雄,水秀,瀑多,潭碧,洞幽著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胜天湖
胜天湖位于北碚区华蓥山麓偏岩古镇境内。经北碚至金刀峡公路可达。距北碚城区48公里,距偏岩古镇4.8公里,距金刀峡上峡口11公里。
胜天湖海拔390米,湖面1.5平方公里,水深39米,总库容1595万立方米。湖区四面环山,山势峻逸,湖弯曲折,湖光秀丽,以境幽、水绿、瀑高、石怪为特色,属湖泊型自然风景旅游景区。
磨滩瀑布
磨滩瀑布位于北碚区歇马镇天马村。经北碚城区至歇马镇公路可达。距北碚城区10公里。属瀑布型自然风景旅游景区。因地处龙凤溪尽头高坑岩,故又名高坑岩瀑布。
天府溶洞群
天府溶洞群位于北碚区天府镇境内。经北碚城区至天府镇公路可达。距北碚城区10公里。属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景区。天府溶洞群南北走向,全长10公里,是嘉陵江流域喀斯特地形上发育最为完整、景观最好、洞距最长、品位最高的古溶洞。[46] 
海底沟地下水库
海底沟地下水库位于北碚区复兴镇歇马村,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下水库,库容1340万方。
人文景观
 
偏岩古镇
偏岩古镇座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
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0米,最高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塔坪寺
塔坪寺位于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始建于宋代,原名小昆仑古藏寺,明代万历年间重建后更名为塔坪寺,1986年被列入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滩口牌坊
滩口牌坊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是一座集贞节、孝道于一体的节孝坊。牌坊坐南朝北,仿木结构楼阁,以青石雕造而成。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独特,被誉为“川东第一牌坊”。
绍龙观
绍龙观位于北碚区缙云山中,前临中国西南最大的放生湖--鉴湖,背靠祥云翠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正一派道观,其“道家宴”、“道家茶”、“道家酒”成缙云三绝。
陪都遗址
 
复旦大学旧址
复旦大学旧址位于北碚区东阳镇夏坝,建筑为砖木结构,
一楼一底,中为楼房,两侧为平房,面积605平方米。与北碚城区隔江相望,距北碚城区8公里
200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世同堂”纪念馆
原老舍旧居,位于北碚区城中心,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两室一厅。
梁实秋纪念馆(雅舍)
文学家梁实秋于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迁来北碚。 
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共同在主湾购得一栋平房,命名为“雅舍”。雅舍,砖柱木架,瓦顶夹壁,有屋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孚园(北碚公园)
作孚园又名北碚公园,位于北碚区城中心。属城市公园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北碚公园为城市山地公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地处北碚区城中心制高点,可远眺缙云山、嘉陵江温塘峡、观音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和北碚城市景观。
北碚公园
 
北碚公园始建于1930年10月12日,初定名为北碚火焰山公园,1936年4月改名为北碚平民公园。1950年更名为北碚公园。
张自忠烈士陵园
张自忠烈士陵园位于北碚区梅花山。系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墓。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自忠将军在抗日前线殉国后,忠骸运抵北碚,安葬于雨台山麓,墓地占地3267平方米,墓茔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形成全封闭的半圆弧形。墓高2.64米,周长21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墓园进行维修、扩建,先后两次扩地2800平方米,
张自忠烈士墓
 
建有“张自忠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各一幢。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业迹。
 
资源
 
土地
 
北碚区境内多山地丘陵,少平坝,呈现“六分丘陵、三分山地,一分平坝”的自然特征。土地面积为1131294.6亩,其中耕地面积为444668.4亩,林地面积为27779.1亩,水域面积53658.2亩。
矿产
 
北碚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磷铁、硫铁、石灰石、石膏、天青石、方解石、白云石、矽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等。尤其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大。其中,石灰石20亿吨,石膏10亿吨、煤上亿吨。
水力
 
北碚区地处嘉陵江下游,嘉陵江由北而南纵贯全境。除嘉陵江外,还有黑水滩河、后河、璧北河、梁滩河、马鞍溪、明家溪、车盘溪、底洞沟、马桑溪、山王沟等大小河流20余条。
北碚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028.7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总储量为8002.03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5201.32万立方米。蓄水总量为2848万立方米。年平均过境水量为657.7亿立方米。
生物
 
北碚区共记载陆生野生动物234种,隶属于26目,63科,159属。其中,两栖类12种,爬行类24种,鸟类163种,兽类35种。
境内自然条件复杂,植被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维管束植物有198 科,776属,1422种。特有植物有缙云四照花、缙云黄岭、缙云琼楠、缙云紫金牛、北碚槭、北碚土密树、北碚花椒、缙云密花树等,珍稀植物有珙桐、水杉、柳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松叶蕨等,是重庆市植物独特资源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南齐时曾设东阳郡,清代为巴县之白碚镇。
民国五年(1916)设立江巴璧合特组峡防营。民国十二年(1923)改设峡防团务局。
1927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一方面继续加强地方治安秩序,一方面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建成了嘉陵江温泉公园(北温泉公园)、平民公园(北碚公园)、民众体育场(北碚体育场)、兼善中学、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地区成立的第一家科学院)、北川铁路(四川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三峡染织工厂,天府煤矿(四川省最大的煤矿)等。并整修街道,发展贸易,治理险滩,疏通航道,到1936年北碚嘉陵江乡村建设实验区署成立时,北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教育文化相对发达的西部小城镇。卢作孚也成为建设北碚的奠基人,发展北碚的开拓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划江北、璧山、巴县的2镇3乡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一等县设置。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由于北碚风景优美,距市区仅数十公里,并有嘉陵江水路和碚青公路可通,很快被确定为重要的迁建区。一时间,在北碚及其附近乡镇,迁入上百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文化单位,云集了上千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北碚从此闻名遐迩,被人们称之为“陪都之陪都”、“小陪都”,北碚也成为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当时北碚的夏坝,与市区的沙坪坝、江津的白沙坝及成都的华西坝并称为大后方的“文化四坝”。据1940年人口普查统计,实验区共有人口97349人,比1936年净增32065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适应战时北碚的发展形势,四川省政府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改设为北碚管理局,“照一等县设置,组织和权责与一般县政府相同”,隶属四川省政府领导,受第三区专员公署监督,至此,北碚列为正式行政区,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管理的加强,城市建设也加快了速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沟防洪、修建改建下水道,扩宽道路,陆续建成了中山、中正、林森等新路,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面貌大为改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市政基础、公共设施较为齐全、城市环境较为优美的卫星城镇,成为民国时期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一个典范。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碚,不仅是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而且也是陪都重庆的重要能源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和一些重要事业的试验基地。据1945年统计,北碚有天府、宝源、华蓥、全济、复兴隆、三才生等大大小小60多座煤矿,专用煤码头7个,储煤坪130多座,煤炭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产原煤70多万吨。北碚生产的煤炭,通过嘉陵江“黄金水道”,上达南充、达县、遂宁等地,下抵重庆并经长江可达江津、泸州、宜宾、乐山等地,主要保证重庆地区兵工、纺织、机械、冶炼、航运、电力等1228家企业的70%的工业燃煤和近100万市民的民用煤的供应,是大后方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抗日战争爆发后,1930年建立的北碚三峡染织厂与内迁常州大成织布厂、汉口隆昌染厂合并,组成大明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占地32000平方米,厂房182间,设备230多台,其独自开发生产的大明蓝布,质优价廉,畅销西南。此外,还有西南麻织厂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工厂、私立协兴染织厂、重庆蜀华布厂北碚分厂、北碚黄桷棉织社等。抗战时期,北碚还被确定为国民政府地籍整理实验区、扶持自耕农示范区和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重庆北碚行政管理处,后更名为川东行署北碚管理处。1951年,建立川东行署北碚市,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首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夏季办公地点。1953年撤市改区,为重庆市第六区,为一等区。1955年,定名为重庆市北碚区。1995年,原江北县水土镇、静观镇等6镇2乡划入北碚。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