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华东地区>福建新闻>建瓯新闻> 正文

建瓯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2015-04-08 来源:福建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75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瓯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建瓯,简称芝。建宁府府衙驻地、建州州衙驻地。福建省北部农业大市,省级生态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介武夷山脉与鹫峰山脉间,疆域总面积0.42万平方公里,辖10镇、4乡、4街道,217村、27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4.5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10个少数民族,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1913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为建瓯县,1992撤县建市。
历为郡、州、府、都、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十大进士县之一。理学家朱熹、“三杨辅政”的政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
归宗岩、万木林、福建佛教圣地光孝禅寺、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遗址和东岳庙、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旅游及古迹。
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92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总收入11.88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214.18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9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2391元,增长11.3%;
 
旅游
 
建瓯境内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海拔1822米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有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佛教圣地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御焙遗址,有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有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4处古城门,还有东岳庙、圆通寺、宋朝理学家朱熹主持开凿的艮泉井等名胜古迹,其中东岳庙和北苑御焙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建瓯挑幡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人
 
建瓯名人辈出,人才荟萃。历史上出了1154名进士,6名状元(叶齐、徐奭、徐遹、翁德舆、黄硕、陈应行),10名宰辅,1位侯王,为中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有“千名进士县,六大状元乡”之称。五代的练氏夫人被誉为“芝城之母”;宋代理学家朱熹少年成长于建瓯;宋代重臣郑钰、明代宰相杨荣、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外交家徐兢、文学家吴激、音韵学家吴棫、吏部尚书李默、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
练宇祯 ,又名练来,号彦本,宋朝建安(今建瓯)人,练表鹏胞兄,练干誉子,累试礼部不利,闭门著书,有《大易发微》、《二礼释疑》、《采野遗民集》。
练潜夫 ,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著名明朝官吏。明神宗熙宁间年间为祁阳令。曾作《笑岘亭记》。
练仪甫,建安县志记载(今建瓯),宋熙宁九年登进士第。
练诗传 ,字文开,建安(今建瓯)人,登宋开元(1205)年乙丑进士。任江南淮安府教授,调理山东直隶临淸节判,敕授文林郎,才名当时。
 
资源
 
矿产
 
截止2007年底,建瓯市发现的矿种计有
33种,其中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7种,能源矿产2,水气矿产1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种,具小型以上规模的矿产地18处,另有矿(化)点121处。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4种,主要矿种有铜、铅锌、金、煤、透辉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
生物
 
植物
建瓯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全市植被有6个型组,即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9个型,即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阔叶灌;16个群系组,73个群系和205个群丛。
建瓯市维管束植物有177科442属1416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37属121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2种;被子植物137科390属1292种。常见的有杉科、松科、壳斗科、禾本科、豆科等2l科。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甜槠、毛竹、五节芒等70多种。古珍稀树种有银杏、鹅掌楸、水松、香榧、三尖杉、沉水樟、刨花楠、花榈木、红豆杉、榉树、楠木、红花油茶、观光木、莫氏玉兰等14种。大宗经济树有油茶、油桐、漆树、棕榈、锥栗等14种。
动物
建瓯市野生动物有28目87科3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 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鹿、金猫、黄腹角雉;属二级保护的有毛冠鹿、髭羚、大灵猫、麝、小灵猫、穿山甲、水獭、猕猴、白鹇、鸳鸯、褐 林鹗、蟒蛇、黑熊。动物的分布随种类、地点不同而异,繁殖力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原始森林少、人们活动频繁的地带;繁殖力差的珍稀动物多分布于人烟稀少的深山原始阔叶混交林中。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初年(196年),划分侯官北乡土地,设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县名)。
建安八年(203年),贺齐进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设建安郡,郡治在建安,属吴会稽郡南部都尉,管辖建安(今建瓯)、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今建宁部分)、将乐、昭武(今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2县)、南平、侯官(今福州)、东安(今同安、南安2县)10县,改都尉为太守。
晋惠帝(291年-306年)时,建安郡属江州(今江西九江),管辖建安、东平、吴兴、建阳、将乐、邵武、延平(今南平)7县。
南朝宋高祖时,建安郡仍属江州。
陈永定二年(558年),建安郡改属闽州(今福州),后改称丰州(今福州,民国18年版《建瓯县志》误作江西抚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属泉州(今福州)。
大业三年(607年),恢复建安郡,郡治设在闽县(今福州),领闽县、建安、南安、龙溪4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改太守为刺史,移治建安县,下辖建安、建阳、绥城、将乐、唐兴(今浦城)、闽县6县。武德七年(624年),邵武属建州,领县7。武德八年(625年),建阳并入建安、领县6。景云二年(711年),属闽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建安郡,建安县属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建州,属福州都督府。建安县属建州。上元元年(760年),建州属福州节度。大历六年(771年),建州属福州都团练观察置使。中和四年(884年),因黄巢起义攻打建州,建州寓治建阳。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归范叛附王潮(即闽王王审知之兄)。
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以建州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南唐保大四年(946年),陷建州,殷亡。王延政家族被迁移到金陵州。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建安县属忠义军管辖。
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恢复建州,建安县属建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州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建州改属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年),建州升为建宁军节度。建安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治平三年(1066年),划出建安、建阳、浦城3县部分地盘设置瓯宁县,与建安县同驻一城,瓯宁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熙宁三年(1070年),撤销瓯宁县。元佑四年(1089年),划分建安西北12个里(建阳、浦城之地不再划入),设置瓯宁县,属建宁军节度管辖。自此原建安县分为建安、瓯宁两县,县治同驻一城。建炎二年(1128年),州卒叶侬兵变,知州事方承移建阳。建炎四年(1130年),农民领袖范汝为在建州在洄源洞聚众起义,知州事刘子翼移治崇安。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府管辖。
元至元初年(1264年),建宁府属江浙行中书省杭州。至元十三年,元军取建宁。至元十五年,改为建宁路,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路,属福州行中书省,置录事司。至元十七年,改为建宁路总管府。建安县、瓯宁县属总管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建宁分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复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属建宁府管辖。
清自顺治三年(1646年)起沿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建宁府,后改称建瓯府,民国2年裁府,合并建安、瓯宁2县,各取首字命名为建瓯县,属建安道管辖,道址设在南平。民国17年,废除道,只设省、县两级,建瓯改为县政府,直属省管辖。民国35年,全省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建瓯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建阳。
1949年5月13日,建瓯解放,设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邵武、光泽9县,专员公署设在建瓯。
1950年3月,改为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4月,署址移设建阳,改名为建阳行政专员公署。建瓯县属建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建阳专员公署并入南平专员公署,建瓯县改属南平专员公署管辖。
1970年复设建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县属建阳地区行署管辖。
1989年1月,建阳地区行政公署改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南平、顺昌、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10个县市。
1992年10月20日,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