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各地新闻>西南地区>贵州新闻>六盘水新闻> 正文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

  • 2015-04-11 来源:贵州新闻作者:www.nmubao.com浏览:35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2013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285.9万,人均GDP仅次于省会贵阳。
六盘水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该市炎热夏季月平均气温仅19.7℃,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天堂,有四季美不同的特色旅游风光。2005年经中国气象有关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资源打造的都市品牌。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矿泉水、生物制药构成了市内的重要经济发展。特产有风猪、猕猴桃、杜仲、天麻、核桃。
 
旅游
 
六盘水风光壮美,景色怡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主席一首《七律·长征》,让世人充分领略了巍巍乌蒙山的恢宏气势。六盘水最高海拔2900.6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玉海、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盘县新民鱼龙化石群和妥乐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阿勒河等众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80余平方公里,园内有世界最大的天坑;有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有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有雄奇险峻的北盘江大峡谷;有千姿百态的地下溶洞;有难得一见的高原佛光;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峰丛;也有远古鱼龙化石和古人类遗址等。同时,静静流淌的北盘江、古老神秘的牂牁江、蜿蜒曲折的阿志河、美丽的月亮河及众多的高山湿地,点缀着群山沟壑,让人流连忘返。
著名景点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六盘水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公园位于贵州西部的水城县境内,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沟壑纵横、雄奇险峻,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公园距六盘水市区30km,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有水柏铁路和两水线可到达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为水城县玉舍国营林场,2001年被审批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是新建的六盘水市西出口的地标性建筑,明湖湿地公园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2013年10月8日,贵州省六盘水明湖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正式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韭菜坪景区
 
韭菜坪景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与毕节地区赫章县交界处,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于山脊侧坡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名。该景区距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约60公里,主峰海拔2900.3米,为贵州最高峰,夏季凉爽、冬季积雪。素有“贵州屋脊”之称,登上山顶观望四周,乌蒙磅礴的气势尽收眼底。因而有“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之说。
 
民族文化
 
民族风俗
 
【折溪傩戏】: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乡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鬼。集神、鬼、人于一体的傩面具扮相生动,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观者踊跃,热闹异常。
【采花洞】: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邻村邻县数千苗族同胞聚集于村东侧的一个洞前,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跳花节】:农历二月十五水城县南开乡三口塘每年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坡”。届时成千上万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这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玉舍乡海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所有活动均在篝火旁、月色中举行,所以又称为“晒月亮”。
【长角苗】: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奇特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他们常年隐居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中,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生活,与外界绝少联系,至2014年仍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苗族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3-4公斤重的毛发
饮食文化
 
六盘水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主要名优小吃有:水城烙锅、水城羊肉粉、蒸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等。
民间音乐
 
歌谣曲调
市境内的民族民间歌谣曲调抒情优美,感情朴实。有热情真挚、含蓄细腻的山歌情歌,如:仡佬族山歌、彝族山歌、苗族山歌、布依族山歌、水族山歌、汉族山歌等;有伴随红白喜事叙述民间习俗的酒令坐歌;有叙说传说历史的古歌以及轻松愉快的民间小调等。还有一些联曲体的民歌小调,如“宝玉哭灵歌”、“梁祝”等已呈现出戏剧曲调的雏形。
器乐及器乐曲调
六盘水各民族中,民间器乐主要有芦笙、唢呐、大筒箫、直箫、三眼箫、四眼箫、月琴、筒筒(二胡)、道琴、口弦、泡木筒、木叶、海螺、改装口琴等吹拉弹拨乐器,以及铜鼓、大鼓、花鼓、皮鼓、大钹、铙钹、大锣、锣、马锣、包包锣、铛铛、磐、铃、木鱼、师刀等打击摇摆乐器。各种器乐均有不同的组合谱子,在不同的场合演奏,较有特色和流行较广的有芦笙曲、唢呐谱、箫筒调、铜鼓谱等。
民间舞蹈
 
六盘水民间舞蹈分布较广,并且种类繁多,样式不同、风格迥异。从舞蹈的作用和目的上分,大多为生活舞蹈,它是各居住民族为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通常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火把舞,布依族的铜鼓舞、撒麻舞、插秧舞等,以及世居民族间互有的酒令舞、盘歌舞、酒礼舞、板凳舞等和汉族的金钱棍舞、火龙舞、狮子舞、划旱船、花灯舞、扮象舞等等。
宗教、祭祀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祭祀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跳脚舞、海马舞、毕摩舞、板凳龙舞,仡佬族的祭祀舞,汉族的皮鼓舞、转场舞、师刀舞以及庆坛神社巫傩戏班表演的各类地(傩)戏舞、傩面舞、神舞、弥拉舞、端公舞、道师舞、师娘舞等。
社交舞蹈∶市境较有代表性的社交舞蹈有彝族的搭体舞、铃铛舞,苗族的芦笙集体舞、布依族的竹筒舞等。
自娱舞蹈∶市内较有代表性的自娱舞蹈有在各大工矿企业、厂区和城镇居民中跳的秧歌舞、交谊舞、威风锣鼓舞以及各类改编的集体舞、游行队列舞等。
体育舞蹈∶六枝新窑一带“四印苗”支系民族跳的花棍舞,观赏性极强,为该市民间体育舞蹈的代表。
民间戏曲
 
六盘水境内流传的民间戏剧、曲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地方长期流传的特有形式,如六枝特区境内的地戏,水城县、盘县境内的傩戏(端公戏),水城县彝族中盛行的盘歌说唱表演以及全市范围内均有流传的花灯等。另一类是外地传入的剧目曲种,如传入较早的文琴坐唱、唱道情、打道筒等,在六盘水已有较长的历史。
篝火晚会
长角苗舞蹈
傩戏
采花
跳花节
篝火晚会
文化遗产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民族为六盘水市的世居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截止2010年,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共搜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00多条,已有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盘歌、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盘县淤泥彝族山歌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老厂土法造纸”等2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同时,该市公布了三批市级代表作名录73项和两批县级代表作名录101项。
本地方言
 
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较少。
文物单位
 
截至2009年,六盘水市共发现各类文物183处,其中旧石器遗址在数量上(7处)和考古学价值上都居全省首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如盘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明代建筑保存数量亦较多,列贵州省前茅。在明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盘县普安州文庙一期维修工程已告竣工,该建筑完整保留了宋代“柱升起”工艺和承重斗拱的建筑风格。清代建筑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地方民族文化,颇具特色,如盘县谢家祠堂六角亭、水城老城杨氏民居等。石刻年代较省内其他地区较早,其中六枝栏龙彝文石刻最为珍贵。盘县碧云洞摩崖石刻有24块之多,年代自明代中叶至清代晚期,这在贵州省是首屈一指的。市境内少数民族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民族学价值。从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六盘水市各类文物中被国务院和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8处。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拟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建有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
 
人物
 
姓名 主要成就
吴大平 (1955——1987),革命烈士。
唐逊虞 生于公元1905年。任远征军郑洞国部上校参谋。
彭公武 (1872—1935年),又名文治,号昌庭。任贵州军二团团长。
宋选铨 (1902—1984年),号止衡,国民大会代表
刘雪苇 (1912——1998年),原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等。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
龙德云 (1905——1956年),字腾霄,彝族,任滇桂黔边纵罗盘支队盘县游击团参谋长。
张道藩 (1897~1968),字卫之,曾用名张道隆,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剧作家。
邓汉祥 (1888—1979年)宇鸣阶,开明民主人士,曾任国务院秘书长。
尹自勇 (1914——1939),字界基,中国工农红军中任警卫营长。
黄竹青 (1913~1979),大营人。游击活动中曾化名高永。战斗英雄。
刘安民 (1914年——1949年),革命烈士。
汪克锷 (1928~1950年),江西省人。1949年7月在赣东北参加革命,革命烈士。
李兴隆 (1921~1949年),“三·三”暴动烈士。
龙腾 (1917~1950年),又名友松,爱国革命战士。
牟廷芳 (1902~1953年),曾任冀东绥靖区司令官。
桂天相 桂天相先生,字云农,祖籍成都,生于六盘水,著名书法家。
王显荣 (1864—1939),著名的教育家。
安健 (1877—1929年)字舜卿,彝族,民主革命家。
张重山 (1896—1945年夏),名连科,字重山,贵州省著名的冶金钢铁实业家、理论家。
吴晋卿 (1899—1951),字有安,号晋卿,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参考资料来源 》
 
自然资源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钻、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又称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煤储量居全省之首。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 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水资源
 
金色妥乐
金色妥乐
境内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199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61亿立万米,重复主算量22.61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转化频繁。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除局部轻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过境客水主要为北盘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盘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13亿立力米,总量36.5亿立方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农田灌溉难于利用。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6.65万千瓦,平均每平力公里土地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66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70.6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9.84%。
生物
 
市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牧草类、药用类、果类及其他类4个类型。牧草类植物有40科192属514个种。药用植物略计700余种,主要品种195种。野生果类有刺梨、猕猴桃、棠梨、山楂、樱桃、葡萄、批把、杨梅、草莓等。其他有用野生植物有毛栗、毛脉山栎、青冈子、蕨类、火棘、野生茶树、苦酊茶、八角、花椒、棕榈等。市境乔木树种及竹种223个,分属62种、140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秃松,二级保护树种伞花木、香果树、银杏、杜仲、十齿花、光叶珙桐、鹅掌楸、红豆杉、野茶树,三级保护树种银雀树、黄杉、西康玉兰、三尖杉、檫木、厚朴、清香木、木荷等;有省、市珍稀树种木棉、紫树、复叶栾树、黄连木、香楠、毛黑壳楠、山桐子、黄牛奶树、火绳树、贵州紫薇、红花油茶、灯台树等。具观赏价值的树种有滇杨、杜鹃、大官杨、沙兰杨、水杉、垂柳、法桐、女贞、枫杨、冬青、雪松、玉兰、木槿、龙柏、凤尾柏、木芙蓉、郁李、桂花、夹竹桃、山茶、罗汉松等。粮食作物有玉米、稻、马铃薯、麦、大豆、荞等。玉米产量居全市大田作物之首,队以稻产为大宗。经济作物有油菜、烟草、花生、茶、麻类、棉、糖料、蚕桑、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所产水果分属12科22属计30余种。
动物
 
六盘水市的动物。鱼类有35个品种,分属4目8科。其中本地鱼21个品种,分属4目7科;省外和国外引进品种14个,分属3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蓝尾蝾螈为稀有品种。爬行类动物分属龟鳖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种。野生鸟类品种繁多,数量不明,常见50余种,分属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等。哺乳类野生动物有52种,分属8目23科。其中珍稀种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金钱豹(市内也未发现)、云豹、斑羚、苏门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林麝;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西南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豹猫。
 
历史沿革
 
历史变迁
 
今六盘水市所辖境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并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汉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盘水境内,设立郡县,市境内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敕县和犍为郡汉阳县、鄢县,郡县设立后,驻军推行了屯田政策,这时,大批移民迁入夜郎地区,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瓦解,许多毫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了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了封建领主制统治。三国时期,市境内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魏仍分属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晋也属牂牁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隋时期,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中央王朝为了通过土官实施对其地的间接统治,将二州合并为羁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和大理国。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国)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府;罗殿国被命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
明代,今市境内社会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这个时期,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明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设流官知州,普定府改为西堡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水西)宣慰司。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原文化开始渗入。清雍正年间,今市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从此,中央政权实行了对县级政区的直接统治,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经济取代了过去领主制经济,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役地租,自耕农相对于农奴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民国时期,今市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随着流官统治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今市境内自清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大为改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采掘业和冶炼业逐步兴起和发展。
由于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清朝中后期,贫苦百姓“数年不能更衣,终年不得盐”,不堪忍受苦难的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无数次武装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遥相呼应,一批有识之士走上革命道路,为推翻封建统治作出了贡献。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时期,市境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反抗斗争未曾中断。中国工农红军一、三军团,九军团,二、六军团分别途经今市境内,得到各族人民的热情拥护和支持,群众看到了光明。抗日战争时期,今市境内各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数千名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数百名将士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建制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市境内的盘县、郎岱县、水城县相继解放。紧接着就顺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的五大任务,并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内各县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建国初期,今市境内的水城县、盘县、郎岱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
1964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经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等部门反复调查对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时属安顺地区),盘县(时属安顺地区后属兴义地区),水城(时属毕节地区)三县境内建立三线建设的重点煤炭基地,设立三个相应的矿区分别进行管理,当时,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比较政企合一的特点。1965年1月,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3月,中共贵州省委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立。1965年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接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归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66年2月22日,三个矿区改为特区。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1967年春,贵州省军区对六盘水实行军事管制,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的职能自然终止,其机构名存实亡。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批准先后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和水城县;1999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
历史文化
 
六盘水市境内史前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贵州省发现的早期智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盘县大洞出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被命名为“大洞人”。水城硝灰洞出土的距今8万年的人牙化石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被命名为“水城人”。六枝桃花洞出土的距今一万多年的人股骨化石也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被命名为“桃花洞人”。用“锐棱砸击法”打击的石制品和穿孔贝壳等文化遗物,浅层还出土了陶片、陶纺锤及磨光石斧。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