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分析预测> 正文

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 推进农牧区三产融合

  • 2017-02-13 浏览:8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解读(三)

  优化我省农牧业区域布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

  答:着力构建“三区一带”格局,打造西宁、海东两市为主的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海北、海西、海南三州为主的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三州为主的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以及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更加凸显青海高原特色,重点建设马铃薯、油菜、青稞、蚕豆、果蔬、肉牛、肉羊、奶牛、冷水鱼和饲草十大特色产业带,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

  我省如何统筹调整种养结构?

  答:全力打造粮油种植、畜禽养殖、果蔬、枸杞沙棘4个“百亿元”产业。稳定“粮经饲”三元结构,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种植业要稳定油菜、马铃薯生产,适度增加粮饲兼用型青稞和玉米种植,推进草产业发展,提高沿黄流域及海西等地蔬菜基地产能,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扩大特色果品生产,深度开发柴达木枸杞等中藏药材。畜牧业要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养殖、绿色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牧区继续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股份制合作社建设为重点,促进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农区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推进“三退三进三结合”,加快禽蛋、生猪生产,实施增草减料计划,加大肉牛肉羊自繁自育力度,提高奶牛良种化比例,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着力打造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扶持壮大冷水鱼健康养殖基地。形成农牧结合,相互促进的种养结构,推动循环农牧业发展。

  我省如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答: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紧贴果蔬生产园、畜禽水产养殖场、定点屠宰场、奶站、特色林果产品等生产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社,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农牧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强化动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与市州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相衔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方式,落实强制免疫政策,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处置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

  2017年我省推进哪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答:加强“山水草林田湖”自然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以“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有序实施三江源、祁连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柴达木、青海湖、河湟地区综合治理工作进度。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持续加大国土绿化、退化草地治理、水土资源保护力度。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坡耕地、侵蚀沟等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试点建设。推进西宁、玉树、海北等地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抓好湟水河等重点流域和水域综合治理。

  我省如何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奖机制?

  答: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草原补奖绩效管理,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促进种养结构调整。完善生态补奖实施办法,用政策导向和利益机制推进禁牧休牧轮牧及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实现以草定畜、禁牧减畜。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进度,将上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且符合条件的退耕还生态林分别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

  省如何完善农牧业生态保护责任机制?

  答:健全完善农牧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法规体系,强化生态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破坏草原、农田等生态和资源环境的违法责任追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完善草原监测监管体系,强化草原执法。加强草原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强化农牧业生态保护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问责监管和绩效考核。

  我省如何推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答:紧扣“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夯实一产基础,为二产提供优质原料保障,为三产创业提供发展奔头和乐业机会。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多元主体,重点支持带动农牧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效益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引导农牧区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聚。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围绕十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分享增值收益。

  我省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畜产品产地打造加工产业集群。加大对农畜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加快牦牛藏羊肉分割标准制定,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促进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定出台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扶持引导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产地初加工,推进产地储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运销发展。完善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我省如何发展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

  答:依托大美青海品牌和旅游强省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加快农牧业主题园、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庄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加大乡村休闲旅游的投入,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景观旅游村镇,打造一批“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自驾游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大力改善乡村旅游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创建休闲农牧业示范村,开展“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夏季度假游活动,建设大草原经济旅游圈。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我省实施品牌提升战略的要求有哪些?

  答: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倾力打造“牦牛之都、藏羊之府”、“有机枸杞之乡”、“富硒之乡”。加大有机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培育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有机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效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名特优”优势农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农博会、绿博会、青洽会、清食展、藏毯展等合作交流平台,展示展销青海特色优势农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销售规模。

  • 我要收藏~
  • 参与评论~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农牧宝网(www.nmuba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若与客服交谈,请点击这里
400-837-0471